还记得那个充满童趣的旋律吗?那是一首陪伴我们成长的儿歌——《两只老虎》。每当唱起这首歌,仿佛就能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揭开《两只老虎》歌谱的神秘面纱,探寻这首经典儿歌背后的故事。
《两只老虎》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,最初是一首名为《雅克兄弟》的法国儿歌。这首歌曲在德国被称为《马克兄弟》,在英国则被称为《约翰兄弟》。在中国,这首歌曲经过改编,成为了家喻户晓的《两只老虎》。
最初,《雅克兄弟》的歌词是这样的:“雅克兄弟,雅克兄弟,跑得快,跑得快,一只没有眼睛,一只没有尾巴,真奇怪!”而在中国,人们将“雅克弟兄”改为了“两只老虎”,歌词大意也相应地改为“这只老虎没有眼睛(或没有耳朵),又或没有尾巴而惊叹其奇怪”。
《两只老虎》不仅仅是一首儿歌,它还承载着一段历史。在民国时期,这首歌曲的曲调曾被用来作为国歌的曲调。1926年7月,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,为了鼓舞士气动员民众,黄埔军校政治教官、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邝墉,根据《两只老虎》的曲调重新填词,改名为《国民革命歌》。这首歌经当时的政治部主任邓演达、副主任郭沫若同意,作为国民革命军军歌。
值得一提的是,蒋经国先生对《两只老虎》这首歌有着特殊的情感。据说,每当蒋经国遇到重大问题,总要率领群众唱这首儿歌,一来激励群众,同时也鼓舞自己。而“老虎版”歌词最早出现可能要早于民国三十二年(1943),因为曹聚仁的《蒋经国论》第五节《新赣南如此》就有提到当年唱了“两只老虎”的儿歌。
《两只老虎》的简谱如下:
12311231 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
345345 跑得快 跑得快
565431565431 151151 一只没有耳朵 一只没有尾巴 真奇怪 真奇怪
这首儿歌的旋律简洁优美,朗朗上口,即使是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也能轻松学会。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本和磁带中,是由张金利示范演唱。
《两只老虎》这首儿歌,除了带给人们欢乐,还具有一定的心理意义。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,3~6岁是恐怖敏感期”,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会对鬼怪、猛兽”产生莫名的恐惧。而《两只老虎》这首儿歌,正是通过夸张的描述,让孩子们在欢笑中逐渐克服恐惧。
《两只老虎》这首儿歌,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。它不仅是一首歌曲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。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美好的回忆,传承这首经典儿歌。